管得太多、干扰太多?教育部:保障中小学办学自主权
2020-09-26

办学受限缺少自主权

质量评价离不开“唯升学”“唯分数”

......

这些影响和制约中小学办学活力的问题该如何破?

近日,针对对学校管得太多、干扰太多、激励不够、保障不够等突出问题,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了要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自主权、克服“唯升学”“唯分数”的评价倾向、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等内容。

大力精简、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专题教育活动,有效排除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

严肃校规校纪,依法保障学校和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

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

加大学校行政领导人员聘任制推行力度,进一步扩大学校在副校长聘任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鼓励地方积极探索由学校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提名、考察、聘任副校长,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学校根据办学实际需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设置内设机构,自主择优选聘中层管理人员。

充分尊重和发挥学校在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地方探索在学校先行面试的基础上组织招聘;对具备条件的学校,可放权由其自主按规定组织公开招聘,并按要求备案。

按照核定的岗位设置方案,中初级职称和岗位由具备条件的学校依据标准自主评聘,高级职称和岗位按照管理权限由学校推荐或聘用,并依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实际业绩,推动教师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

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自主分配,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

学校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和学校发展实际需要,自主提出年度预算建议,自主执行批准的预算项目,对预算资金进行全过程绩效管理。

完善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优先保障教育教学需要,确保学校有效使用、正常运转。

学校依法依规自主使用社会捐资助学的经费。

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更加注重评价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实际成效,并作为对学校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对校长教师实施考核表彰的重要依据,引导和促进学校持续改进提高办学水平。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不得以中高考成绩或升学率片面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坚决克服“唯升学”“唯分数”的倾向

学校要构建完善的教师激励体系,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工作热情。

注重精神荣誉激励,积极开展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学团队等评选活动,充分展示教师的突出表现。

强化专业发展激励,鼓励和保障教师参加培训、教研、学术研究等活动,及时帮助教师诊断改进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完善岗位晋升激励,切实落实教师岗位职责,把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

健全绩效工资激励,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向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

突出关心爱护激励,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关怀,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构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和谐、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注重创建学校党建工作品牌,在师生中深入开展“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征集提炼、培育弘扬活动,创作设计富有文化内涵、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歌、校徽、校旗,以科学正确的办学理念,凝聚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和共同愿景。

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校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

加快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严格落实校长任职条件和专业标准,规范校长选任程序,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党组织在校长选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

完善校长考核管理与激励机制,鼓励校长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教育家办学治校。

新增绩效工资总量主要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进一步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总量中的占比。

对具有高级职称、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至退休且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尤其是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要加大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力度,促进优秀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学校发展规划、重要改革、安全稳定等重大事项和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由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并充分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主动接受监督。

党组织要强化政治功能,加强对重大事项、重要问题的政治把关。

学校要认真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或教职工全体会议制度,对学校重要工作进行审议、听取意见。

学校要建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家长委员会会议,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

是涉及方方面面的重要改革。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的校长更加意气风发,

教师更加神采奕奕,

学生更加生气勃勃。

我们身边的每一所校园,

都能充分展现蓬勃向上的

办学活力和魅力!

 

  • 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0号新海大厦6层北区
  • 010-82666626
  • hdjyjjh@163.com
  •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教育基金会    京ICP备16028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