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既要学业有成,更要学以致用。广大教育工作者认为,高校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是聚焦国家战略需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
“大学是国家的大学,只有置身于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中才能显示自身的价值。”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对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保持高度的敏锐性,有针对性地布局和调整办学定位、学科布局,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为国家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说:“我们要鼓励广大师生更加主动地在重大战略部署中去寻找课题,特别是将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紧密对接起来,着力构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是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一直关注的问题。他说:“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适应智能化、终身化、融合化教育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社会公众多样化、个性化、网络化的学习需求,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校要勇挑重担,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说,“学校将进一步崇尚创新、鼓励探索、担当作为,汇聚高水平人才,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团队建设,组建重点实验室,努力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程时杰说:“我们要进一步夯实学科基础,拓展专业内涵,构建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专业课程体系,并且将基础理论、学科前沿、工程实践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加快培养紧缺人才,为推进科技强国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