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中央和各级部门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持续稳定投入,切实抓好食品和资金“两个安全”,确保营养改善计划稳妥有序实施。2011—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营养膳食补助资金1472亿元。
——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红线”意识,并提高中小学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
每年新学期开学前,玉龙县九河中学都会邀请学生家长参加试餐大会。“让大家都参与到对学校食堂的监督中来,保证供餐质量。”九河中学校长杨石生说。
为保障供餐质量,学校与供餐企业签订了责任书,要求企业按照协议合同提供符合营养标准的牛奶、鸡蛋。“县营养办制定了营养餐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各个校区设置专岗具体负责对食品原料采购、餐具消毒、食品贮藏、分餐等环节开展监督管理,同时建立食品留样监测制度及台账管理制度,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玉龙县教体局副局长刘建美介绍。
去年3月和9月,云南丽江市古城区对全区中小学食堂开展了2次全面综合检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学校食堂的原材料采购台账、饭菜抽样记录、食品流通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相关资料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
——严格落实资金管理制度,守住资金安全“底线”,确保国家营养膳食补助“每一分钱都吃到学生嘴里”。
“这些钱是国家用来改善学生生活的,必须专款专用,每一分花销都得慎重。”吴大权说,学校每周都会结算食材费用,并定期公示,校工会随时监督。思南县教育局成立了营养改善领导小组,组织县发改局、市监局、学校等单位一起,调研各类食材的市场价格,综合定价,保证价格在合理范围之内。
“营养餐资金实行校财局管,学校校长见账不见钱。”毕节市七星关区教育科技局营养办工作人员葛娣介绍,营养改善计划由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根据上学天数、在校人数,按学期拨到区教育局,再跟中标的供菜公司直接对接。各校在每学期开学一周内据实上报学生数,同时公开公示营养餐资金的使用情况、带量食谱、享受营养餐学生姓名等,接受师生、家长监督。
去年8月到10月,教育部派员赴四川、云南等地,深入基层一线学校、供餐企业,对地方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排查整改。教育部教育督导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专项整治,各地粮油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四统一”招投标制度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目前,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和信息公示公开制度已得到完全落实,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态势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