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匠心筑梦!他们,都是榜样!
2019-04-24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海淀区教育系统“立德树人、匠心筑梦”暨第二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展示活动总结大会4月23日下午在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举行。

活动现场,参加活动的劳模身披授带,走上红地毯。

北京市教育工会主席张锦在讲话中表示,海淀教育系统汇聚了113名在职和离退休劳模,这是海淀教育的宝贵财富,成为了推动海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各级各部门要积极营造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社会氛围,让劳模立得住、叫得响、使教职工学习有榜样,奋斗有目标,让“宣传劳模事迹、弘扬劳模精神、彰显劳模品质、铸就教师梦想”成为海淀教育的最强音。 

海淀区政协副主席、区总工会主席胡淑彦对海淀教育工会的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海淀教育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受广大教职工的欢迎和好评,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之家建设、教职工俱乐部建设、民办学校建会、精准服务教职工等多项工作尤其突出,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希望教育工会再接再厉,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活动由海淀区教工委委员、教育工会主席刘文英主持。

师德榜样、师德先锋,“京教杯”一等奖教师代表为劳模敬送鲜花,表达深深的祝福,营造了尊重劳模、关爱劳模的浓厚氛围。

活动成立了以北京实验学校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马惠玲,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郭丽萍两位劳模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乔键为工作室授牌。

资料拓展

什么是劳模创新工作室呢?

为弘扬劳模精神、厚植工匠文化,2015年海淀区教育系统成立了12个以劳模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教育工会从资金、制度、人力等方面持续给与大力支持,为劳模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劳模创新工作室成果显著,涌现出了张亚红、张鹤等一批优秀创新工作室,已逐渐成为海淀区教育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

2018年下半年,区教工委、区教委和区教育工会组织海淀区教育系统广大青年教师参加了北京市举办的中小学第二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和展示活动。在多单位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和精心组织下,此次培训展示活动得到圆满完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44人获一等奖,66人获二等奖,70人获三等奖,充分展示出了海淀区教育系统广大青年教师的风采,为海淀教育赢得了荣誉。活动中,区委教工委副书记李航宣读了活动结果,与会劳模分别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石油附小校长肖英以“聚能于石、匠心如初”为题分享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经验做法,介绍了学校以校本培训为抓手,以校本研修为牵引,以比赛任务为引擎,推进全体教师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和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举措。

中关村中学语文教师李强分享了个人参赛感悟,他表示,比赛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实践锤炼、研讨展示和主动发展的平台。未来,他将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踏踏实实地钻研教育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地增长自己教育教学的本领。

以劳动为美,以奋斗为荣。石油附小的老师和孩子们用饱含深情的诗朗诵和合唱将最真挚的祝福献给每一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向他们表达最深切的敬意。

展示活动后,成立了由石油附小和学院路学区管理中心共同承办的第44家海淀区教职工俱乐部暨“教师发展俱乐部”。

自2015年以来,海淀区教育工会坚持以教职工为中心,从教职工的需求出发,通过整合资源,陆续打造了43家教职工俱乐部,涵盖了舞蹈、球类、书法、朗诵演讲、母婴关爱和女职工等多个方面。通过教职工俱乐部,不断加强教职工文化建设,满足广大教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效吸引教职工、凝聚教职工,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使海淀教职工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 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0号新海大厦6层北区
  • 010-82666626
  • hdjyjjh@163.com
  •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教育基金会    京ICP备16028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