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海淀启动了这个项目......
2019-04-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了劳动教育对于培养奋斗精神的重要性,要求中小学生要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长期方针,把广大中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方针长期坚持的目标。”“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些讲话都凸显了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4月12日,海淀正式启动中小学劳动教育项目研究。该项目研究团队主要由原海淀区九年一贯制项目组33所学校组成。

启动会上,项目负责人、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建国指出,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学校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期望项目团队的干部和教师在研究中,能够知之乐之好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项目研究中,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海淀教科院院长吴颖惠对《海淀区中小学劳动教育项目研究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她指出,海淀具有重视劳动教育的优良传统,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进一步拓宽学校育人渠道,使青少年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精神,了解和懂得生产技术知识,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在劳动创造中获得幸福,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于一些功利因素的存在,劳动教育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因此,在中小学有必要再提劳动教育研究。

她希望通过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探索新时代海淀劳动教育的新经验、树立新典型,切实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育英学校教育教学处主任赵平易通过两个案例介绍了育英学校如何基于学生日常生活,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学校在校内设置了各种劳动岗位,如负责班级图书管理员、安全员、公物维修检查员等,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服务岗位,认真履职,并且还要进行述职和评价;学校还开展了劳动教育实践,主要是通过在校园里的各种活动体验,如跟着保洁员打扫卫生、去小学当志愿教师等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劳动。

玉泉小学课程中心主任石颖介绍了学校通过系统的农场体验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她表示,学校通过将劳动教育与德育常规相结合、发挥劳动实践基地综合效益、构建劳动教育评价激励导向机制以及家校协作推进“新劳动教育”课程等多种手段来开展劳动教育。

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组

  • 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0号新海大厦6层北区
  • 010-82666626
  • hdjyjjh@163.com
  •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教育基金会    京ICP备16028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