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日 ,由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海淀区教育学会主办,永定路学区管理中心、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承办的 “礼行方寸之间,德润心渠万里”——海淀区中学礼乐文化课程实践研讨会顺利召开。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杨志成研究员、北京市教育学会程舟副秘书长、海淀区教育学会石彦伦会长,海淀区教科院宋官雅副院长、海淀区永定路学区王红艳主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沈杰校长,海淀区干部教师及北京市其他区县代表近5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海淀区教科院教育学会闫顺林主任主持。
“礼乐”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观念,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论语》有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乐文化教育能够涵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塑造学生优雅的言行。礼乐教育关注学生的人格、道德、规则教育,能够助力学生成长,培养其仁爱孝悌之心、和谐相处之道,关注孩子友好交往能力发展和文明习惯的养成。这些都是让学生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核心素养的题中之义。
鉴于此,海淀区教科院、敬德书院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三期礼乐文化教育系列培训班。本着聚焦课程、推动实践的原则,通过礼乐文化经典解析、专题研讨等形式,阐释礼乐文化精髓以及不同场景下的礼乐要求,并辅以礼乐文化进课堂的教学策略构建、课堂观摩等内容,培养了一批知行合一、谦逊儒雅的礼乐师资队伍。并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专门的团队研发了适宜在中小学推行的礼乐文化教育教材,推动礼乐进课堂的教学实践。目前该套系列教材正在进行北京市地方教材目录申报工作,通过审核后,将作为地方教材,在海淀区被广大中小学使用。
此次研讨会是海淀区礼乐教育前期探索的一次全面展示。首师大附中第一分校是海淀区礼乐教育优质校,学校展示了长期以来扎实推进礼乐文化教育的丰硕成果。一分校学子谦恭儒雅的言谈和彬彬有礼的举止,展现了礼乐教化的无穷魅力。
在礼乐课程实践环节,学校礼乐课题组的八位老师分别从个人礼仪,交往礼仪,仪式礼仪三个方面进行了示范课展示,将传统礼乐精华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之后通过《中华茶道》向观众展示了自谦敬人、宾主和乐的茶礼;通过国学礼仪剧《入师门》,展现亲友隆师的拜师礼;通过《行止中的诗经》展现礼乐兼修,君子之德的气韵;通过《射以观德》,展示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的君子之争。
首师大附中第一分校梁宇学校长做了题为《礼乐文化 铸品养心》的礼乐课程实践探索经验分享。学校将礼乐文化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在课程体系中有效融入了礼乐文化教育的要素,以“礼乐课程”为抓手,通过学礼,明礼修品;通过用礼,外显有规;通过议礼,求真尚美;通过弘礼,崇德弘毅。一分校学子在“礼乐”文化的浸润下,雅正的气度与气象已经显现。
海淀区推进礼乐文化教育探索是以区教科院、教育学会组织课题实验学校一同参与,以群体课题的形式推动的。杨柳博士作为课题负责人,围绕现代语境下开展礼乐教育的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分享了《海淀区在新时期推动礼乐教育的思与行》。杨博士的发言让来自教育一线的同仁了解了在实践中推进礼乐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充分认识到礼乐文化的当代教育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杨志成研究员、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宋官雅副院长、永定路学区王红艳主任全程参会并先后讲话,均高度肯定了首师附中一分校在礼乐文化教育探索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认为礼乐文化教育有助于在知和行之间搭起桥梁,使学生内修品德,外塑行为,为学生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和健体强身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参会者充分意识到中华优秀礼乐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参会教师在今后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礼乐文化的传播,使传统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就万千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