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习长征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团队凝聚力,引导党员群众重温党的历史、学习革命先辈为国为民的优良作风,7月15日-7月17日,北京市海淀教育基金会开展党建学习活动,团队先后到贵阳市息烽集中营历史纪念馆、娄山关、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学习,切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刘坦、副秘书长王媛等一行7人参加活动。
7月15日上午,基金会一行走进位于贵阳市息烽县的息烽集中营历史纪念馆,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息烽集中营是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监狱,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四大集中营。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共产党人、进步人士1200余人,千余名革命者为民族解放事业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里也是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坚持真理,反抗国民党反动黑暗统治的特殊战场。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瞻仰了革命先烈在狱中坚持战斗的资料图片和相关实物,了解了黄显声、车耀先、许晓轩、“小萝卜头”宋振中等烈士在狱中坚持革命斗争的英勇事迹。通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张张感人的历史图片、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大家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执着的人生追求。他们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忘我的牺牲精神和不朽的革命气节,在催人泪下的同时,不断荡涤着大家的灵魂,催人奋进。在烈士缅怀大厅,大家三鞠躬并敬献鲜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
7月15日下午,基金会一行来到了素有“黔北咽喉”之称的遵义市娄山关,追寻红色足迹。娄山关北拒巴蜀,南扼黔桂,山势高峨耸拔,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就是在这里,红军将士们两度挥洒热血,两度书写胜利,确保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站在西风台上,望着漫山苍翠中招展的红旗,不由得想起毛主席的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战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最终攻克难关的身影仿佛浮现在眼前;山顶战场遗址上留下的战壕,向我们述说着那段光辉的岁月;走在长空桥上,望着两旁巍峨群山,胸怀随之激荡。正是红军战士无畏的坚韧与不朽的精神,才换来了娄山关战斗的胜利。
7月16日,基金会一行来到遵义会议会址重温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先后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模拟场景,生动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真实再现了长征途中血染湘江、飞渡乌江、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的感人场景。遵义会议明确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自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指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走在会址和陈列馆里,那段烽火岁月仿佛浮现在眼前。革命先辈们面对艰难和困苦,仍然充满豪迈雄壮的革命激情,始终听党指挥跟党走,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让大家深感震撼和敬佩。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遵义会议形成的革命传统、孕育的宝贵精神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7月17日,基金会一行来到习水县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学习。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精彩绝伦的军事行动,也是毛主席“平生最得意之作”。1935年1月29日,红军兵分三路,从土城、元厚西渡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序幕。此后的三个多月里,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在土城至茅台百里地段内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飞渡,转战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巧妙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虚虚实实,声东击西,调虎离山,金蝉脱壳……这些蕴含着中国军事智慧的作战元素,在四渡赤水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令人击节赞叹。
此次贵州之行,大家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和伟大,重温革命历史,就是要认识到我们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缅怀先烈,就是要像他们一样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学习先烈,就是要像他们那样,无私无畏,勇于奉献。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基金会将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传承长征精神,不畏艰险,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努力做好基金会各项工作,为海淀教育改革发展贡献力量,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